学校首页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与体制政策分析

更新日期:2012-10-05

 

 

就业是民生之本。怎样解决中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庞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特别是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员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是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是十年中,最为艰巨的任务。

 

  中国目前和未来就业格局的状况和展望

 

  劳动力人口总规模将在未来10年先升后降

 

  农村和农业劳动力需求萎缩,农村新增青年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压力较大

 

  知识型劳动力供给压力增大

 

  劳动力就业格局,一是静态情况,即一年内的劳动力总量,包括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指标;二是动态的长期情况,劳动力供给变化和需求变化。

 

(一)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及就业格局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结果,中国内地总人口133972万人,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为92148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近1亿人,就业劳动力为78500万人,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为85%,人口就业率为58.6%(其中一部分在农业和农村表现为隐性失业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比率为41%,在村镇就业的劳动力比率为59%。

 

  从就业的产业分布看,由于在一二产业中的数据还没有发布,根据上年数据和一年可能的变化,估计2010年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为28800万人,占36.7%;在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为22382万人,占28.5%;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为27318万人,占34.8%。

 

(二)未来10年劳动力供给趋势

 

  由于这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与原来主流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研究预测的中位数据137000万人差距较大,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中,总人口增加了725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26万人。假定未来生育率有所上升,未来10年每年人口平均增长700万人左右,并且由于生育惯性,估计人口增长规模逐年下降,将会有以下的劳动力供给趋势。

 

  根据2000年普查数据预测,2010年时15岁—64岁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约为71.59%,劳动力年龄人口预计为95930万人。但是,由于人口生育替代率已经下降为1.6%左右,人口老龄化加速,实际普查数据为68.76%。这样,2010年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比2000年前预计的少了3782万人。

 

  1.劳动力人口总规模将在未来10年先升后降,供给的规模压力逐步缓解并减小。从总量上看,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大体上增加1300多万劳动力人口,是前10年增加1亿劳动力人口的13%。规模压力大大下降。从时间上看,“十二五”期间还将增加劳动力近1800万人,每年平均增加350万人左右。从2015年开始,劳动力人口资源规模开始下降,到2020年时,劳动力人口总规模将减少400多万人。

 

那么,是不是说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在未来5年,乃至未来10年就没有问题了呢?我认为回答是否定的。表现为:总量压力大大缓解,结构问题可能日益严峻。

 

  2.农村和农业劳动力需求萎缩,农村新增青年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压力较大。从城乡二元结构看,目前在农村承担劳作的40岁—65岁劳动力,在未来的30年中,将快速老化并逐年退出;而在农村和城镇分布的80后、90后和未来进入劳动力年龄的青年人,再回农村务农的比例将越来越小,而且新生代的农村人口,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视野的开阔,以及城乡比较利益的驱使,将有90%左右会进入城市。因此,未来10年到30年,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结构性转移。

 

  3.知识型劳动力供给压力增大。

 

  一是大中专学生年平均毕业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时,普通高校毕业生为95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为5.8万人;职业中学毕业生为176万人;高中毕业没有进入高校和职业学校、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为1700万人;2011年,大学毕业生近760万人,职业学校毕业生250万人左右,高中毕业没有上大学和专业学校的估计至少1000万人。从2000年到2010年各类教育普及率来看,18岁—22岁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2.5%上升到25%左右;15岁—17岁青年高中和中专程度教育普及率从42%上升到80%左右,“十二五”规划2015年高中普及率提高到87%,估计2020年将会达到95%。

 

  从农民工的结构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几年中,21岁到40岁是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年龄,占总体70%左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据绝大多数,约占80%,高中占19%左右,大学占1%左右。目前,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据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数量的58%多;最近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55.7%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中专或以上,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只占到总数的6.9%。

 

  二是人力资本投资较多的劳动力,对供给行业的收益率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使得低附加值的行业,不适应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高的劳动力的供给形势。高知识的劳动力供给量大与低知识行业不能提供适应的工资水平之间产生结构失衡。

 

  我认为,未来新达到劳动年龄的农村青年将向城镇大规模转移,每年大中专学生供给数量巨大,农村向城镇转移供给的劳动力知识含量提高,这与我国现有行业对知识劳动力的需求转型扩张缓慢、高知识劳动力供给与低知识既定产业之间的矛盾,可能要持续1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翻译学院)

 

 

 

【作者: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