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更好地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诸多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为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全面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与执政能力,同年4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主办了“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推荐对象为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有媒体整理过高层领导人推荐的书单,从西方古典哲学到现代经济管理、中国近代史等,种类繁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曾推荐关注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除了每年两次领导人推荐书目展示,读书活动附属的主题讲坛,入选推荐作者为官员讲课频率更高,更具趣味性和感染力。迄今为止,已举办的52场讲坛一票难求,原本能容纳350人的会场每场爆满,有时来得晚的只能站着。2013年4月21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作了题为《文学创作漫谈》的演讲。著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的作家王树增曾两次被邀请去给政府官员讲课。他的作品《长征》、《解放战争》也曾入选推荐书目。“印象深刻,组织者认真,听课的非常踊跃,每人事先都读过书,有备而来”,王树增如是说。 纵观该活动已公布的2009年-2013年推荐图书目录,截至今年上半年,一共推荐了111种书,其中政治类32种、历史类22种、科技类12种、经济类19种、文化类26种,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每年都会有些变化。近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公布了2013年下半年推荐书目,既有时下热门的《大数据时代》、《3D打印》、《软实力》,也有历史书籍《明太祖朱元璋》等。在诸如繁多的推荐书目中,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选确定了“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以得票多少排序)名单简介如下:
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讲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本书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本书视野开阔、思路新颖、文笔生动,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资料,在许多重大事件上做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加深人们对中国革命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党员干部牢记革命先驱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
激荡三十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记载了1978到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作者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 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激荡三十年》中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曾国藩
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蒋介石对儿子蒋经国说:“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这个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别过人之处,值得这三位如此重视? 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对此人的铁定判辞。 作者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心得独具而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他跳出“三立完人”和“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贝,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优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遗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早年的毛泽东,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德。当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读书,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很多故事流传。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战争时期,生活在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对书籍爱护有加。因形势所迫,有时不得不放弃所有书籍,每逢此时,他都十分伤心。他的大部分藏书,特别是他有过批注的书,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最终搬到了北京。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 本书是记述毛泽东读书生活的文章荟萃。朴素的叙述,依依的深情,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也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作品,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中国经济专题
《中国经济专题》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国创造爆炸式增长的财富;挑战我们中的一些人。比他们更快占领地盘。《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内容升级和扩充版)》3.0版新增两章。更新了报告和注释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整个美国中心地带的见闻。在美国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二卷(上下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准,代表了目前对这29年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准。该书规模宏阔、编纂工作历经十六年、十数次易稿,是党史界和党员干部群众瞩目的重大工程。 该书的编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吸收和利用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作了科学表述。全书着重反映党在这29年里不懈奋斗的主流、本质和主题主线。对诸如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权威准确的评述。它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教材。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中国震撼》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本书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将广大党员群众关心的13个重大党史问题,通过客观的分析,准确地进行解读: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垮台、为什么能够解决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什么能把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实现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什么能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为什么能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为什么能赢得如此多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八千万党员的大党?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成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