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日,2019暑期“翻译与语料库语言研究”工作坊在日照校区翻译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翻译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教授、孔蕾教授、彭芳副教授,翻译学院院长卢卫中教授、副院长夏云教授、伊咏教授,以及两个学院相关方向的其他多位老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工作坊分为中国特色话语研究和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两个议题,两个校区十余名老师和研究生汇报了研究内容,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7月31日下午,MTI研究生徐雯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结合文学语篇分析带来了题为A Digit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 on Literary Analysis: with Jane Eyre in Focus的精彩发言。博士研究生陈慧老师和硕士研究生荣正浩分别从认知批评话语分析和元话语的角度对中美贸易战的英文新闻报道做了深入的语料剖析,就中美态度和国家形象建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博士研究生周霞从漫威英雄“上气”事件中得到启示,以傅满洲的形象为例,具体呈现了西方中心主义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叙事与偏见。孔蕾教授基于埃及新闻媒体报道语料,探讨了非洲媒体的关注热点和态度变化,分析了埃及媒体靠拢西方国家对于中非未来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媒体外宣话语策略的启示。
8月1日上午,硕士研究生李佳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于虚义动词“进行”的语法化进程做了语义和句法的诠释,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了原因。彭芳副教授带来了题为“汉英语假宾语动结式的事件语义分析”的报告,从句法到语义,分享了假宾语的语义搭配问题。刘晶博士基于隐喻视角,从动物隐喻、物体隐喻、人类隐喻三方面对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进行了质性分析,提出高校教师未来发展的理想化模型。孔庆荣博士以琼瑶小说为例,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中的伦理悖论,阐释了叙事美学的双重效应。夏云教授聚焦历时翻译语料,从语际、语内等多方面因素考察虚义动词“进行”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变化,指出了英语源语对虚义动词的影响程度。卢卫中教授以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和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识解的理论视角出发探索公示语的翻译,试图为其提供新的理论阐释。秦洪武教授以“机器翻译译前编辑:缘起、原因、可行性、实现方式”为题,讨论了机器翻译的译前智能化及其对机器翻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最后,翻译学院院长卢卫中教授对此次工作坊进行了简短的总结。他对工作坊的交流形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两校区两学院的师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师生们经常以此类形式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研究话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为振兴曲园学术研究贡献力量。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国内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自2010年以来,每年寒暑假举办两期“翻译与语料库语言研究”工作坊,采用讲座、座谈等形式展开,分享研究思路和经验,借以推动我校外语学科的不断发展,为我校外语学科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
(图文:2018级硕士研究生荣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