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卢卫中 教授

更新日期:2017-03-01

卢卫中,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翻译硕士(英语口、笔译)研究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中心”学术骨干、“认知语言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语言学、翻译学、文体学、修辞学、词典翻译等。


教育背景:

198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下半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系做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认知科学家Mark Turner教授。


教学工作:

多年来为研究生开设《认知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英汉对比与翻译》、《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英语文体学》、《英语语言学》、《中国文化与翻译》、《综合英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

曾先后获得如下教学奖励和称号:曲阜师范大学首届教学比赛优秀奖(1995)、曲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1991-1994)、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19971999)、曲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2008)、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教育基金会·卓越贡献奖(2008)、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1)、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2013)。


主要论文:

小说叙事的转喻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

语言象似性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6期。

基于认知的英汉词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词义学的构想,《外国语》2015年第3期。

象似性与“形神皆似”翻译,《外国语》2003年第6期。

语料库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途径,《外国语》2010年第1期。

元语否定的认知语言学解释,《现代外语》2015年第6期。

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转喻机制,《中国翻译》2014年第6期。

转喻的理解与翻译,《中国翻译》2011年第2期。

诗体隐喻的文体特征及其功能——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分析,《外语教学》2015年第5期。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外语教学》2003年第6期。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

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第3期。

英汉呼语探讨,《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试论呼告式呼语,《外语研究》,1995年第5期。

绰号:汉英修辞探析,《外语研究》2003年第2期。

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外语研究》,2006年第6期。

词序的认知基础,《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经验主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齐鲁学刊》2002年第5期。

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英汉诗体语篇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研究——反思索绪尔的任意说,《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1期。

语境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制约作用,《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第2期。

论象似修辞翻译,《东方翻译》2011年第4期。

诗歌象似修辞研究,《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第1期。

词义演变与理解的转喻阐释,《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11期。

汉语构词的转喻阐释,《语言研究的语用和认知视角》(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转喻的语用性与语用理论的转喻基础,《认知语言学新视野》(文旭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象似修辞与英诗翻译,《英汉对比与翻译》(潘文国主编)创刊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

翻译转喻研究,《英汉对比与翻译》(潘文国主编)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

汉英回环修辞格新探,《英汉语比较研究》(萧立明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英语课堂教学微观教学方法探索,《英语教学新思路》(李玉陈主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

英诗象似修辞初探,《外语与文化研究》(吴友富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上指的特殊类型及其语用分析,《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第二作者。

V上”的语义类型及其认知分析,《外语教学》(CSSCI2015年第1期。第二作者。

英语语篇名词回指的转喻研究,《外语研究》2008年第2期。第二作者。

EFL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探索——基于计算机媒体通讯应用的思考,《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

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以叙事语篇为例,《外语研究》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

浓妆淡抹各相宜——诗词英译与情感“尺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足”隐喻的认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月第1期。第二作者。

名量词的认知理据: 基于象似性的汉英对比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落”的不同义项间的联系机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月第1期。第二作者。

否定类公示语英译:基于礼貌原则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研究,《外国语文》2014年第2期。第二作者。

省略的认知转喻解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二作者。

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9期。第二作者。

合作学习提高外语学习自尊的实证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关联理论与汉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翻译,《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

CAT技术支持下的商务翻译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期。第二作者。

英汉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二作者。

《黄帝内经》中的概念隐喻,《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二作者。

我国CAT教学现状分析——以曲阜师范大学CAT教学实践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二作者。

“阴”与“阳”的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二作者。


著译: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主要译者之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文体学词典》(编译者之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认知转喻》(第二作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7月。

《隋唐演义》与十七世纪苏州文人的审美观(译文),《海外学者评中国古典文学》(王守元主编),济南出版社1991年。


课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认知语义视角》(2011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词汇语义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09)。结题。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文体构建和接受过程的认知研究》(2005)。结题。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词汇语义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09)。结题。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研究》(2009)。结题。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与研究生独立人格的培养》(2009)。结题。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成长基金项目《英汉语言的转喻性研究》(2004)。结题。


科研获奖:

200504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10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212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212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112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501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709月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110月获日照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12月获“日照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联系方式:

 aeszhur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