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9:00,澳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敏慧教授于JC801为翻译学院师生做了题为“Sociological formation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ion – With Kinkley’s translation of Biancheng as a case”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副院长夏云教授主持,翻译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徐教授以金介甫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翻译为例,从布迪厄的三个主要社会学概念——场域、 惯习、资本入手,为大家介绍了译本形成与接受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选择、标记和分类、阅读和接受。徐教授指出,译本的接受取决于译本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成功与否,任何阶段的不足都可能影响译本接受效果。最后,徐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译文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动态变化,并表示这些动态变化可以为我们了解翻译作品的接受情况提供新的视角。
在报告之后的问答环节,徐教授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与大家展开深入的互动讨论。讲座由夏云教授做最后总结,她表示,从社会文化视角进行翻译研究能够避免只关注文本的局限性。从多角度综合考虑社会文化语境的思路,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 孙伟琼